尼洛替尼是第二代BCR-ABL抑制劑,由諾華開發(fā),2007年獲批上市,用于既往治療(包括伊馬替尼)耐藥或不耐受的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尼洛替尼是在伊馬替尼的結構上做了改進,能克服因bcr-ABL激酶突變導致的伊馬替尼耐藥,但不能克服 bcr-ABLT315I突變。尼洛替尼與靶點的親和力是伊馬替尼的10~30倍,能有效抑制除T315I外的伊馬替尼耐藥性BCR-ABL突變。全球銷售額由2008年的8900萬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9.98億美元。
2009年,國內獲批上市用于對既往治療(包括伊馬替尼)耐藥或不耐受的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根據(jù)PDB數(shù)據(jù):國內樣本醫(yī)院銷售額由2010年的108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593萬元。
了解中國報告大廳發(fā)布的《2014-2016年中國藥物盒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與前景投資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達沙替尼由施貴寶開發(fā),能抑制Bcr-Abl,SRC激酶家族,c-KIT等多種激酶,是新一代的CML治療藥物,2006年獲FDA批準上市,用于既往治療(包括伊馬替尼)耐藥或不耐受的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h+CML),以及對其他療法無效或不能耐受的Ph染色體陽性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2007年全球銷售額1.58億美元,2012年達到10.19億美元。
達沙替尼2011年獲批,2012年在國內上市。達沙替尼在國內無化合物專利,但有一水合物晶型保護專利。晶型的專利相對容易繞過,國內正大天晴避開達沙替尼晶型專利開發(fā)了達沙替尼的無水物,首家獲批臨床批件并完成了達沙替尼的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申請生產(chǎn)批件已通過現(xiàn)場檢查,有望成為國內首家上市達沙替尼的企業(yè)。CFDA數(shù)據(jù)顯示:江蘇豪森也申請了達沙替尼的生產(chǎn)批件。
索拉非尼是一種多靶點激酶抑制劑,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復制及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Onyx公司最初發(fā)現(xiàn)了這種新化合物,隨后,拜耳公司參與了該藥的后期開發(fā)。最初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索拉非尼具有抑制Raf激酶的作用,隨后又發(fā)現(xiàn)該藥也能夠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β受體,類FMS酪氨酸激酶(Flt-3),c-Kit蛋白以及RET受體酪氨酸激酶。臨床前研究顯示出通過在上游阻滯VEGF及PDGF受體,在下游阻滯 RAF/MEK/ERK,索拉非尼能夠同時減少腫瘤的血管生成并抑制腫瘤細胞的復制,從而阻礙腫瘤的生長。
美國FDA在2005年12月批準索拉非尼用于先前使用α-干擾素或IL-2沒有應答或不適于這些療法的晚期腎細胞癌(RCC)患者。這也是十年來FDA批準的首種用于RCC治療的藥物。2006年7月,歐盟也給予索拉非尼治療RCC的上市批準。2007年10月,歐盟再次批準索拉非尼片劑用于肝細胞癌的治療。2008年NCCN推薦索拉非尼為肝細胞癌(HCC)標準治療藥物。
作為晚期腎細胞癌(RCC)第一個靶向藥物,肝細胞癌唯一的靶向藥物,市場需求推動索拉非尼市場快速擴張,全球銷售額由2007年的2.7億歐元上升到2012年的7.92億歐元。
索拉非尼于2006年獲批在國內上市,先后獲批用于晚期腎細胞癌(RCC)和肝細胞癌(HCC)的治療。根據(jù)PDB樣本醫(yī)院數(shù)據(jù):2007年銷售4920萬元,2012年銷售額達1.91億元。
曲妥珠單抗作用靶點為HER-2,其是細胞膜上EGF受體,當EGF與HER-2結合后,會造成HER-2的雙聚體化,進而引發(fā)自體磷酸化而傳遞細胞內訊息傳遞,最后維持正常的細胞生長與分裂。當HER-2過度表現(xiàn),細胞會因過度刺激而造成不正常的快速生長,最終造成癌癥發(fā)生,約20%-30% 的乳腺癌、胃癌過度表達HER-2。曲妥珠單抗與HER-2結合后,阻斷EGF與HER-2結合進而延緩癌細胞生長。
曲妥珠單抗由基因泰克開發(fā),1998年獲FDA批準上市用于HER2陽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療,2010年獲批用于HER2陽性的晚期胃癌治療。
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癥發(fā)病率第一位,作為HER2陽性乳腺癌一線治療藥物,曲妥珠單抗臨床需求大,市場銷售從1999年的3.2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62.7億美元。
曲妥珠單抗2002年獲批進入國內,PDB數(shù)據(jù)顯示:樣本醫(yī)院銷售額從2005年的1260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3.87億元。
針對HER2靶點,羅氏又相繼推出了帕妥珠單抗和TDM-1,作為曲妥珠單抗的補充和升級換代,未來相當長時間羅氏將維持在乳腺癌治療領域的霸主地位。
利妥昔單抗是全球第一個抗癌單抗,1997年獲批,作用靶點為CD20,該抗原在95%以上的B淋巴細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達。利妥昔單抗與B淋巴細胞上的CD20結合,從而引起B(yǎng)細胞溶解。細胞溶解的可能機制包括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和抗體依賴性細胞的細胞毒性(ADCC)。
除淋巴瘤外,利妥昔單抗還獲批用于B細胞CD20陽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及類風濕樣關節(jié)炎的治療。
全球銷售額從1999年的5.2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1.4億美元,2000年獲批進入國內,樣本醫(yī)院銷售額從從2005年的6400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5.34億元。
貝伐珠單抗作用靶點為VEGF,可以選擇性地與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并阻斷其生物活性,是全球第一個抗血管生成單克隆抗體,2004獲批用于結直腸癌治療,后又批準用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和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
2004年獲批當年即銷售7.34億美元,2012年全球銷售額61.4億美元。貝伐珠單抗2010年獲批進入國內,2012年樣本醫(yī)院銷售額1.96億元,同比增96%。
更多藥物行業(yè)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物行業(yè)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yè)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jù)。
更多詳細的行業(yè)數(shù)據(jù)盡在【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宏觀數(shù)據(jù)、產(chǎn)量數(shù)據(jù)、進出口數(shù)據(jù)、價格數(shù)據(jù)及上市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等各類型數(shù)據(jù)內容。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158dcq.cn/freereport/5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