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注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yè)分析 >> 化工中間體行業(yè)分析報告 >> 異氰酸酯前景看好產能過?;虺尚袠I(yè)危機

異氰酸酯前景看好產能過?;虺尚袠I(yè)危機

2011-11-02 10:23:31報告大廳(158dcq.cn) 字號:T| T

    異氰酸酯是異氰酸的各種酯的總稱。包括單異氰酸酯和二異氰酸酯及多異氰酸酯等。隨著聚氨酯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異氰酸酯成為聚氨酯樹脂合成的重要原料。目前應用最廣、產量最大的是有: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

    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為無色有強烈刺鼻味的液體,沸點251°C,比重1.22,遇光變黑,對皮膚、眼睛有強烈刺激作用,并可引起濕疹與支氣管哮喘,主要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涂料、合成橡膠、絕緣漆、粘合劑等。根據其成分,甲苯二異氰酸酯屬含氮基的有機化合物。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分為純MDI和粗MDI。純MDI常溫下為白色固體,加熱時有刺激臭味,沸點196°C,主要用于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革、粘合劑等。根據其成分,純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也屬含氮基的有機化合物。

    2011年我國TDI產能趨于過剩

    2011年上半年TDI國際走勢外盤市場表現良好,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中東及非洲地區(qū)成為下半年TDI市場強力增長點。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下游市場需求增漲,進一步帶動了TDI產品的消費量,2011年上半年部分地區(qū)出現了現貨供應偏緊的現象。有賣方透露,目前中東和非洲地區(qū)的TDI產品漲幅已經超過了原本增長情況良好的亞洲地區(qū),使得原本主供國際市場的歐洲及日韓貨源專項之意明顯。

    據了解,由于下2011下半年TDI產能出現大肆擴張,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TDI消耗國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目前,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現在國產TDI價格已經處于低位運行狀態(tài)。而國外TDI裝置在華的大幅投產,使得國內市場供應增加,競爭進一步加劇。

    據了解,2011年中有不少TDI項目啟動或重新開車,巴斯夫在韓國麗水的16萬噸TDI裝置經過短暫停車后已于4月5日上午重新開車,恢復正常生產;日本三井年產12萬噸的TDI項目在6月下旬經過檢修后重新開車;滄州大化和韓國KPX也分別在4、5月份時檢修完畢后重新開車,另外,滄州大化10萬噸TDI項目和福建東南電化裝置年產10萬噸項目將于2011年建成,還有,韓國和中國的擴能項目也將在2011年下半年完成。

    由此可見,隨著TDI項目的新建和擴能裝置的陸續(xù)開車,2011年亞洲TDI供應過剩局面將加劇。雖然今年中國下游市場的需求將增加10%,印度市場將增長10%~20%,但亞洲TDI供貨量將增加近10%,從而使供應過剩壓力進一步加大。

    需求強勁MDI未來市場被看好

    據了解,MDI的初級品廣泛用于聚氨酯涂料。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能源成本高漲,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各項法規(guī)提高能源效能,提高房屋建筑環(huán)保、節(jié)能指標,隨著各國政策上的支持以及MDI在技術性能上的不斷提高,未來MDI或將成為全球建筑領域重要型材。

    2010年全球MDI總需求約460萬噸,中國需求130萬噸,需求增速超20%,超出市場預期,業(yè)內人士預計隨著歐美經濟的復蘇,全球MDI將保持15%-20%的年均復合需求增速。在國內,幾大供應商開工情況相比2009年表現更好,國內產量約在32萬噸左右,進口從海關統(tǒng)計數據來看2010年進口國外的純MDI在13萬噸左右,而出口方面由于國內企業(yè)將其作為重點推廣方向,增長速度較快達到4.5萬噸。因此我國2010年純MDI總消費量在40-41萬噸左右,相比2009年有25%的增幅。

更多異氰酸酯行業(yè)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異氰酸酯行業(yè)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yè)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yè)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咨詢
商業(yè)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咨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制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yè)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條款
實力鑒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賬號